兩項《指南》形成了完整、科學、規范的要求,首次從標準體系建設上實現地表水監測從水質理化監測向水生態監測的跨越。同時,兩項《指南》從生物完整性和生態系統整體性監測的角度入手,可有效規范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與評估的指標和方法,為科學評價與考核長江流域水生態總體狀況,以及長江大保護成效評估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兩項《指南》與以前水環境質量監測標準相比有什么特點? ...
編制立項《水生態化學污染物風險評估技術指南總綱》等5項技術指南,其中1項技術指南進入生態環境部HJ技術指南征求意見階段。 流域水環境復合污染風險評估。綜合有害結局路徑分析,篩選區域特異性毒性終點,建立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毒性鑒別與評價(TIE)與效應導向分析(EDA)聯用方法,研發成套支撐技術裝備,在太湖流域(常州)開展技術應用,識別復合污染區域水環境關鍵致毒物。...
《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所用數據主要來自英文毒性數據庫和中英文文獻數據庫,共納入1137篇中英文文獻和7907條毒性數據庫數據,依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技術指南》(HJ 831-2017)進行篩選、剔除和質量評價后,獲得可靠數據344條數據用于基準制定。涉及65種淡水水生生物,基本代表了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區系特征,涵蓋了草魚、鳙魚等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優勢種。 ...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HJ 831—2022),這是《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HJ 831—2017)發布以來的首次修訂。該標準由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共同完成。 生態環境基準是生態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石。...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