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明確了不同水體監測和評價的代表性生物類群,其中,《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試行)》(HJ 1295—2023)主要針對河流(不包括河口)中著生藻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魚類等三類具有河流水生態狀況指示意義的生物開展監測;《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湖泊和水庫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試行)》(HJ 1296—2023)主要針對湖泊和水庫中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大型水生植物...
已經證明,嚴重有機污染的水體通常溶解氧(DO)是很低的,會限制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導致水中只有最能耐受這種污染的種類,因此其密度有了相應的增加;另一方面,有毒化學物質的污染有可能使受影響區域內的大型無脊椎動物蕩然無存。例如,在東京都狛江市的田溝內以前曾是清澈的泉水,棲息有放逸短溝蜷和鯽魚。但是隨著住宅的建設,生活污水增加,水質污染而泉水流量又減少,出現了大量的尖膀胱螺。...
底棲無脊椎動物作為水生食物鏈的重要一環,對疏水性污染物沿食物鏈的傳遞發揮著重要作用。溴代阻燃劑是一類具有疏水性、生物富集性、生物放大效應的含溴有機化合物,大量的生產和使用導致其在水生環境介質中廣泛存在。目前,盡管對低溴代阻燃劑在無脊椎動物中的富集已達成一定共識,但對強疏水性的高溴代阻燃劑的富集研究卻存在爭議。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