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環境管理體系亟待提升 與美國和歐盟以水生態系統為核心的水環境管理模式相比,我國的水環境管理存在顯著的差距,管理模式不是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建立,沒有形成“水生態健康-水環境質量-污染排放控制-流域水土綜合調控”相銜接的技術體系,污染控制與水環境質量的響應關系尚未建立,造成我國水環境管理的粗放性和滯后性。 ...
兩項《指南》形成了完整、科學、規范的要求,首次從標準體系建設上實現地表水監測從水質理化監測向水生態監測的跨越。同時,兩項《指南》從生物完整性和生態系統整體性監測的角度入手,可有效規范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與評估的指標和方法,為科學評價與考核長江流域水生態總體狀況,以及長江大保護成效評估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兩項《指南》與以前水環境質量監測標準相比有什么特點? ...
《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所用數據主要來自英文毒性數據庫和中英文文獻數據庫,共納入1137篇中英文文獻和7907條毒性數據庫數據,依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技術指南》(HJ 831-2017)進行篩選、剔除和質量評價后,獲得可靠數據344條數據用于基準制定。涉及65種淡水水生生物,基本代表了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區系特征,涵蓋了草魚、鳙魚等我國淡水水生生物優勢種。 ...
此外,對于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在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環境介質的修復時,應以《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36600-2018)、《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GB 15618-201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等標準中的相關規定為依據。 附件: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