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體的測定方法
乳膠凝集法
原理: 被檢血漿中D-二聚體與包被在乳膠顆粒上的單抗相作用,產生絮狀沉淀反應。
優點: 快速
缺點: 定性實驗; 半定量測定須多次倍比稀釋測定費試劑,且結果重復性差。
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
原理: 采用2 個針對D-二聚體的單抗建立的抗原為中心,兩種抗體夾心法,并加入辣根過氧化酶的底物以作顯色反應。
缺點:
1) 抗體與纖維蛋白(原)的D片斷有部分反應。一般情況下D片斷吸有一個抗體結合部位,因此不再與帶顯色物的抗體結合,但有時掛鉤現象干涉實驗結果。
2) 操作步驟復雜、費時,抗原抗體反應受溫度時間影響。
3)每次實驗需帶標準曲線,因此需留一批標本同時測定,不適用于臨床病人及時診斷及治療的需要。
NycoCard D-二聚體測定
原理:免疫過濾膠體金顯色反應法采用同種抗體夾心,即以包被的抗體捕獲血漿中抗原(D-二聚體),加入偶聯有膠體金的同種抗體顯色。因此也是以抗原為中心,抗體為三明治兩側,但為同種抗體。因抗體特異性高,可與含D-二聚體的 多種片斷結合使試驗靈敏度增高。雖偶可與D片斷結合,但不發生掛鉤現象。
優點: 快速(2min),定量檢測,靈敏度高,無掛鉤,高溫不溶
缺點: 特異性不強,受脂質顆粒干擾,肉眼比色,不可信影響,但閱讀儀結果與ELISA結果可媲美。
D-二聚體在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其實D-二聚體不僅在深靜脈血栓形成中具有很大價值,在其他疾病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對這意義的理解是和對D-二聚體的了解分不開的。
D-二聚體的形成和檢測方法
在凝血過程中,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水解,釋放出纖維蛋白FPA和FPB,然后形成纖維蛋自單體(SFM),SFMY鏈之間形成ε(—γ谷氨酰胺)—賴氨酸交聯,然后形成纖維蛋白。這種γ鏈之間的共價交聯是形成DD的結構基礎。交聯纖維蛋白在溶解過程中,釋放出X’、Y’、D’、E’等碎片,并形成DD、DD/E、YD/YD、YY/DD等復合物。這些碎片進一步降解為最小的片段DD和DD/E復合物,DD分子量約62000D,在體內半衰期>3h,主要經腎臟排泄(1,2)。因此可以作為鉸鏈的纖維蛋白溶解的一個標志,而單鏈的D可以來源于纖維蛋白原和沒有鉸鏈的纖維蛋白。目前有許多單克隆抗體能夠區分D—二聚體和單體的D,可以在纖維蛋白原存在的情況下,監測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這些抗D—二聚體的抗體不僅可以檢測游離的D—二聚體,而且可以檢測大的纖維蛋白復合物中聚合的D域,包括在凝血過程早期形成的鉸鏈的纖維蛋白復合體。對D—二聚體抗原的測定因此可以早期發現血管內凝血。很多的試驗說明低水平的D—二聚體可以排除靜脈血栓形成或者肺動脈栓塞。升高的D—二聚體可能是靜脈血栓性疾病,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造成血管內外的纖維蛋白的形成。
目前,應用較多的檢測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乳膠顆粒凝集試驗(LATEX)、免疫過濾膠體金染色法、雙抗體RBC凝集法和放免法。臨床最常用是:ELISA、LATEX和免疫過濾膠體金染色法,其中LATEX法測定速度快,但敏感度不如ELISA法;ELISA法敏感度高,但檢測時耗時較長(3,4)。由于不同的檢測方法其靈敏度不同,其正常參考值隨檢測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且隨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高⑵。